低鉻鍛造工藝改進與產品性能提升需聚焦化學成分優化、熔煉工藝控制及熱處理技術創新三大核心環節。化學成分方面,需嚴格控制碳當量在3.2%-3.8%區間,通過添加0.1%-0.3%的鉬、鎳等合金元素細化晶粒并增強韌性。例如,某鑄造企業通過調整成分,使鑄件抗拉強度提升15%,斷裂韌性提高20%。
熔煉工藝改進中,爐料預處理是關鍵。采用120℃烘干2小時的預處理工藝,可降低鐵液氫含量30%以上。熔煉時采用惰性氣體保護技術,結合爐蓋密封措施,使鐵液吸氣量減少40%。澆注系統設計需采用階梯式布局,配合過濾網與緩沖裝置,減少鐵液紊流,使氣孔率從2.5%降至0.8%以下。
熱處理工藝創新方面,等溫淬火技術可顯著提升性能。將鑄件加熱至900-920℃保溫后,淬入250-300℃鹽浴等溫處理,獲得貝氏體+少量屈氏體組織,硬度達HRC55-58,沖擊韌性提升3倍。某農機配件廠應用該工藝后,產品使用壽命延長2.8倍,斷裂失效率降低至0.5%以下。
工藝參數優化需結合數值模擬技術。通過ProCAST軟件模擬凝固過程,精準控制冒口尺寸與位置,使縮松缺陷面積減少65%。實際生產中,采用發熱冒口替代傳統砂型冒口,工藝出品率提高12%,單位能耗降低18%。這些改進使低鉻鍛造產品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在礦山機械、水泥裝備等領域實現進口替代。
135-0054-1271

在線客服